环球化妆品招商网

首页 > 日化资讯 > 详情

新闻资讯

矛盾日化改制五年:为何越改越“矛盾”?

日期:2010/11/18  阅读数:1019

   你见过矛盾牌的洗衣粉吗?如果你曾使用过,还能记起最后一次与它相遇的时间吗?

  两个问题同时抛向消费市场,前者适用于咨询80后,后者则贴近“40、50”一代。

  而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实已在这里:以2005年10月被上海豫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豫棉)接盘为分界点,河南矛盾日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矛盾日化)5年来的产量合计,近4万吨。而在被接盘前,该公司一年的产量则为2.4万吨。

  由此,这个当年号称“8000万元投资来拯救‘开封人箱底宝贝’”的上海豫棉,收购矛盾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日前,记者就其中相关话题进行了采访,对话了上海豫棉关键当事人。

  无处寻踪的矛盾

  “5年了,矛盾日化仅生产近4万吨洗衣粉”。知情人的这一爆料,在11月5日得到了上海豫棉方的确认。

  年均生产6000吨,在消费市场上意味着什么?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人均年消费洗衣粉量在3公斤左右。而开封市公开数据人口总量为450万左右。简单地说,矛盾日化的一年产品即便全部消化在开封市场,尚不足以被一半人使用。

  能够予以佐证的是,时下在开封市主流商超渠道,不仅再看不到矛盾牌任何产品,批发市场、街头小店,同样难觅踪迹。对于记者随机关注到的现象,上海豫棉有很多的辩驳。

  但还可以算一笔账。洗衣粉产品在矛盾日化的产销总量中,占比在90%以上。而国内洗衣粉产品的平均利润,为每吨400~600元。

  于是,上海豫棉方坦言:5年不足2000万元的收益,矛盾日化的状况只有亏损。

  2008年10月,该公司就曾向本报证实过“严重亏损”。而在当年,该公司年产量为8000余吨。而2009年、2010年至9月份,该公司的产量则不足4000吨。

  这就是开封人以前熟悉的矛盾,也是曾被河南人引以为豪,“50年霸占大江南北洗衣盆”的矛盾。

  现如今,矛盾日化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中被出局,似乎也无可非议。

  但却是因7月~10月数月的停产,招致不少诘问,更有声音特别是小股东要求上海豫棉披露5年来实际用于矛盾日化生产经营的投资数据,并于11月6日之前,向开封市工信局提交所有相关票据为证。

  这些诘问的重要依据,就是2005年矛盾日化由国资转为民营之时,由开封市国资委、上海豫棉及河南矛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河南矛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股)权转让及相关事宜协议书”。

  不得不说,这份“三方协议”,捆绑了开封对矛盾浴火重生的希望。

  协议中的虚设条款,是上海豫棉接盘后必须将矛盾品牌做大做强。但时间、标准,均不详细。实设条款,是上海豫棉需在两年内,向矛盾日化分批注入资金8000万元,用于新企业启动生产、增加生产能力及开拓市场和技术改造。项目、时间、标的,一切清晰。同时,也包括了违约承担责任的条款。

  另需说明的是,上海豫棉在当年以“零价格”,拿到了25%的国有股份,并以每股0.45元的价格,收购75%的职工股。但是,数十个小股东因收购价格原因,并没有完全出让。他们在总体股份结构之中,虽占比寥寥,却也是5年来对矛盾发展比较关切的力量。

  上海豫棉旗下的矛盾日化,这几年也出现不少“怪事”,也面临诸多追问。比如为何曾出现长期断货,导致销售网瘫痪,上海豫棉承诺的投资是否到位?再比如矛盾日化有河南省最先进的设备,但为何变卖厂区设备,有些产品转而由其他洗化厂家代工生产,等等。

  上海豫棉辩解

  11月5日上午,河南矛盾副董事长、上海豫棉总裁李俊峰,接受本报采访并自愿公开上海豫棉接手矛盾日化之后的核心投资数据。

  据其透露,2005年10月至今,上海豫棉向矛盾日化投资总额约1.18亿元。其中,营销费用为1600万元左右,广宣费用为400万元左右。最让小股东们关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200万元。分别为:洗衣粉分厂热风炉油改煤项目与前后配料系统技术改造;更换了洗衣粉分厂的包装机;购置几十部人力液压叉车、一台2.5吨锅炉、一批销售服务车辆;其余资金,用于厂房修缮、厂区亮化、铺平道路、添置办公设备等。

  李俊峰称,向本报提供的上述数据,与开封市工信局信息同步、一致,并有票据支撑。他认为,上海豫棉已做到了80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而董事会制定了“在稳定中发展的原则”,资金主要使用方向是用于矛盾改制的各种遗留问题。

  记者问,偿还债务与生产项目投入,前者是义务、后者是责任。以其所披露的几项生产类别合计,投入额不足当年8000万元的承诺。譬如,3万吨液洗和2万吨三聚磷酸钠项目建设,至今未能履行。

  “生产上的投入少,市场拓展没有摸出来,我们股东都认账。”李俊峰做出了这番表态。

  他同时称,有些投资项目未严格执行三方协议,是因市场情况、行业发展都在变化。就如三聚磷酸钠(洗衣粉生产原料)项目,是国家环保局已不再鼓励投建项目。再如,市场销售难以商量,与原矛盾厂设备产能过剩、能耗太高,形成了矛盾。只能在每个月集中生产一段时间,存货、销售、再生产。

  “放着一厂设备玩不转,你觉得可笑吗?我都感觉可笑。”李俊峰说,同样是加工一吨洗衣粉,用自家厂里的设备生产,成本在600元左右。而在其他企业代工,一吨才400元。洗化行业利润薄得可怜。更何况,矛盾不是市场名牌,于是利润率就更可怜。

  “开封银河”何来?

  上海豫棉的1.18亿元投资及生产方面的投资数据,有待于开封市工信局在本周一一核验。

  而与此同时,另一则广为传播的信息,却是尤为引人关注:“上海豫棉”公司的营业执照,两年没有在上海工商局经过年检,已经不存在了。一个名为北京银河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冒了出来,在矛盾日化原厂址注册了一个新公司,“开封银河日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开封银河)。

  记者在开封市工商局查阅了相关信息,开封银河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董事会成员,几乎与矛盾日化如出一辙。董事长都是韩红伟,副董事长为李峻峰。

  上海豫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2005年接盘矛盾,即为它的未来走向留下了无限遐想。而今突然消失,似乎正在印证着当年坊间对其即有的猜测:“买厂——安顿——卖地——走人。”

  李俊峰称,公司董事会曾一致决议,公司从流通领域向实业转变,总部由上海迁往北京,所有原上海豫棉下属企业,正逐步变更到北京银河名下。但注册开封银河,完全是因在2005年接手后,经历了太多协议之外或无法预知的问题。

  什么是协议之外或无法预知的问题?

  11月6日,矛盾日化寄送来一份材料。材料上陈述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其承担了很多三方协议以外内容。比如,当年出具的“矛盾集团资产评估报告”,以2005年5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但上海豫棉接盘时间,为2005年9月29日。其间有4个月的真空期,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再比如,与矛盾集团关联的公司,如原矛盾销售公司及部分曾承包出去的车间,可以购买原料或设备,自己有一套账目,产生的权益与负债无法在资产评估报告中体现;还比如,立达服务公司资产(原矛盾劳动服务公司)是独立法人企业,资产和债务均未列入资产评估和转让内容。

  仅上述“意外”,李俊峰称,上海豫棉为此付出了600万元以上的代价。5年接到的法院起诉或登门讨债,有上百起之多。

  但更棘手的是,上海豫棉由2007年之后逐渐发现,“突然蹦出来1.2亿元银行或有负债,你敢相信吗”?李俊峰说。

  在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之间在政府主导意识下,相互之间在银行信贷表上提供担保,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贷款主体未出现麻烦时,是相安无事的。而随之贷款主体方破产,担保方即会被列入追查对象。矛盾担保的对象有:开封油脂化工厂、开封缝纫机厂、开封化工三厂等。

  “开封市政府相关部门是清楚情况的,也做了大量协调。但债主与银行都知道,矛盾日化是得到投资的。他们自然不乐意与政府去纠结。而这些年用于生产的投资,其实也全部在由其他公司账户完成走账结算。”李俊峰说,为了保护股东在日化行业的新的投资,公司在开封日化项目新的投资,均会以银河日化作为投资主体。

  记者就矛盾日化阐述的协议外问题,向开封市主管工业的政府机构进行采访,得到的答复是:截至目前,没有接到该公司任何反馈材料,因而无法考证。

  “矛盾”做大、矛盾化小

  据记者所知,上海豫棉方在开封市投资,不但渗透到了基础建设领域。同时,也在向房地产领域渗透。

  李俊峰没有否认此说法。他有句话显得颇有意味:“开封的投资项目很多,让我们跑我们也不跑。矛盾项目做不好,我们很纠结,这很可能成为政府印象中的‘减分项’。”

  那么,开封市政府作为对上海豫棉5年的经营现状,又是怎么看。

  一位主管工业的官员称,三方协议,始终是考量上海豫棉的“尺子”。政府需要看到,上海豫棉拿出的是解决矛盾日化发展的实际行动,“到底做了没有”。这与“没做好”,完全是两个概念。

  记者问,如果依照三方协议,上海豫棉没有履行投资承诺,是否该被判罚出局。

  该官员称,协议中明示,首先要协商。协商不成的结果,即是走入法律程序。但政府方面也会关注国内洗化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几大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其实已经决定矛盾可拓展的市场机会。“不能因为矛盾是老牌子,就要求它必须走入百年老店。”

  李俊峰表示,近两年,上海豫棉向矛盾注入的资金量5000万元,足以印证当年的投资动机与态度,是认定了矛盾品牌的市场价值。股东方已拟在矛盾原址上,投资2亿左右新建液洗设备。同时,公司亦在努力改善原有销售渠道与模式窘迫的现状。截至目前,矛盾牌多项产品,已成为河南省“万村千乡”工程唯一指定洗化用品,进入消费渠道。另在同某大型企业洽谈进入河南省几千家便利店销售事宜。

  而一位长期关注矛盾发展的人士则认为,矛盾日化累计多年的矛盾,与其尴尬的经营现状,说明上海豫棉在投资进度、内部机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在现实经营能力方面,亦有缺失。但同时也考量矛盾日化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遗患无穷。

  “当然,矛盾能否做大,还有赖政府、小股东、职工等共同化解矛盾,携手共进。显而易见的是,只有‘矛盾’中的矛盾越来越少,矛盾品牌才能越做越大,而这,才是矛盾博得重生的真实底线。”这位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