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化妆品招商网

首页 > 日化资讯 > 详情

新闻资讯

本土药妆为何难成气候?

日期:2012/11/7  阅读数:723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到2012年以来,中国市场“药妆”销售额年增长率达到10%至20%,其中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1200亿元,药妆的总额达到了480亿元,由20%提高到40%。

  

  目前中国的药妆市场发展的如此之大,但是薇姿、理肤泉和雅漾三大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药妆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虽然同仁堂、片仔癀、理肤泉等名企都开始涉足“药妆”,但是本土的药妆品牌大多只是昙花一现,难成气候。

  

  其实早在十年前,国内的本土企业就已经开始做出反应。十年前的泽平起源于中国“药妆”市场的启蒙之时,当时被看做为本土日化企业抵御外资药妆品牌的最大希望。但是随着泽平渠道的延伸,其药妆标签越来越淡化。

  

  2006年王老吉药业推出了外用治疗痤疮的护肤产品;敬修堂药业投入了500多万元进行了设备的改造,推出了70多个种类的“药妆”产品,同时还在国内创办了首家“药妆”旗舰店。

  

  本土药妆发展为何如此之难?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标准,渠道选择失误。

  

  大多数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的发展路径都基本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坚持向消费者传播“药妆”的概念,二是坚持把药房作为唯一的终端销售渠道。传播概念能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了解,而药房渠道让消费者通过对渠道的信任转嫁到产品的信任上来。

  

  而本土品牌的失利,一方面是缺乏成熟的产品生产和市场的推广经验,一切都处于摸索的阶段,导致很多企业在渠道选择上有了错误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反应不够灵敏,直到2006年中国大多数的日化和制药企业才开始大规模的推出“药妆”产品,而外资品牌在那时已经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以及对“药妆”标准的确实,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产品的市场推广度。

  

  http://www.hzpzs.net/ 记者认为,本土的药妆品牌想要真正进入药妆这个市场并且分得一杯羹,最关键的就是建立起中国市场的标准。只要建立了完善的标准,明确告诉消费者什么是药妆以及其生产等诸多问题,才能让本土的药妆品牌有个堂堂正正的身份。早在2008年上海家化就曾经呼吁在我国建立起完整的“药妆”和中草药护肤品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合格评定等规范,但药监局始终为给予回复。

  

  相关业内的专家和人士都表示,定义的缺乏、标准的缺失,无疑制约着本土药妆品牌的发展,标准的出台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