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化妆品招商网

首页 > 日化资讯 > 详情

新闻资讯

日化名牌合资的痛苦

日期:2009/2/25  阅读数:746

   一场双方你情我愿的美妙婚姻却让这些历史悠久、质量过硬、曾经深得消费者喜爱的日化名牌产品在市场的洗礼中彻底的销声匿迹了。
  合资后的熊猫洗衣粉产销量逐年下降,从年产量6万吨下降到2000年不到2万吨。曾经全国销量第二的浪奇洗衣粉在合资之后,几乎没了踪影。美加净牙膏也是每况愈下。当年在地方上称霸的海鸥、天津、桂林等洗衣粉自归入汉高旗下后就再也难续辉煌。
  合资就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透过合资的实质,我们不难发现错位纽合带来的苦果。
  1、合资在当时有两种形式:一是将品牌完全卖给外资,如曾全国闻名的洗发水商标“洁花”就是广州肥皂厂以500万作为合资厂的资金注入的。外资自然可以对此品牌自由支配,结合自己的品牌规划推出自己的产品,一部分本土品牌就此冷藏也就不言而喻。还有一种是租用国内著名的商标使用权。由于这些商标在国内的价值很大,所以购买不是很现实,而在外资保证每年给予多少资金的品牌维护费的条件下,国内企业方忍痛割爱。
  以活力28为例,中方将品牌和技术设备租给德国邦特色公司使用五十年,要求德方每年在活力28上投入不得少于亿元。但这种指标并不是可以很明显衡量的,特别是在销售中很多费用无法计算,所以实际投入远远少于合同上的数额。美加净同样经历了类似的痛苦。
  2、当然,投入只是一个方面,外资的市场策略才是造成这些品牌沦陷的重要原因。以宝洁为例,在广州与浪奇合资后,虽然浪奇全国销量第二,但考虑到广东开放较早,本地人接受外来事物的障碍较小,所以仍然将浪奇雪藏,启用自己的品牌汰渍和碧浪。而宝洁本身没有在国内推出洗洁精,因而仍然沿用浪奇的高富力洗洁精。在北京,由于当地消费者对本地品牌认知度较高,宝洁在与熊猫合资后还是使用熊猫这一品牌,与自己的品牌并驾齐驱。
  但产品的定位却成了国内日化品牌的致命伤。由于外资品牌一般都将产品价格定在高档,对中低档市场往往不屑一顾,所以即使保留国内品牌,也将他们的价格有所拔高。但原本大众化的品牌仅仅因为合资就摇身一变,成了王谢堂前燕,消费者怎能从心理上接受这种落差?产品怎能飞进寻常百姓家?
  像活力28洗衣粉,本身价格就高,合资以后比汰渍还要高,产品性能上没有特别的变化,失宠乃意料之中的事情。美加净、熊猫这类中低档品牌又麻雀变凤凰,让消费者退而却步。国内品牌尴尬的面对市场份额的流失。而像桂林、天津等洗衣粉虽定价在中档,但由于外资对农村市场不感冒,在城市市场也无法与高档洗衣粉媲美,节节败退让人寒心。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在中国呼风唤雨,海飞丝、飘柔、高露洁、汰渍等已成了新一代日化品牌的代表。
  3、在合资之前,由于国内品牌急于融资,匆匆将利益问题解决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走进洞房”,这场“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却在“掀起盖头”时发现并非是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比如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合资,后者擅长经营腊制品,对化妆品的生产并不精通。活力28合资的德国邦特色是以厨房卫生洁剂为主,洗衣粉根本不是其主流产品。因此也造成他们用高利润来衡量产品,使得这些产品与市场消费严重脱节。找错婆家是痛中之痛。
  4、国内企业仅仅考虑资金上的融合会带来品牌的提升,是因为资金的短缺乃其切肤之痛,但维护和发展一个品牌仅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市场才是检验的重要标准。中外双方在文化上就不同,经营管理也有很大差别。结果拿别人的钱手软,发现品牌转让后并非预料的发展,也只有自食其果。最主要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竞争,国内品牌一叶障目,惊慌失措,只想逃离险境,没有认清本质,最终一无所获。

  回顾历史是有些无奈,但明天的辉煌也将沉淀在历史的脚印上。中国日化品牌,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