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化妆品招商网

首页 > 日化资讯 > 详情

新闻资讯

长春郊区孙大娘和她喜好的韩国化妆品

日期:2010/11/2  阅读数:685

  走进韩国之一:

  中国日报网消息:直到身边的孙长英用完飞机提供的简餐后,习惯性地掏出化妆镜开始补妆,我才真切地意识到她和中国东北普通农村老太的区别。

  应韩国贸易促进委员会(Kotra)邀请,我于10月31日从沈阳飞往首尔参加为期3天的韩国外资大会。熟悉的南航空姐红色制服,一样的波音747,唯一不同是有点挤,近500座的机舱全满。我知道中韩之间交流广泛,但还是没想到非旅游旺季和节假日居然会有这么多人。

  我左边坐着一位50多岁的大娘,一眼就能从黝黑的皮肤,看出她之前一定长时间从事户外劳作。为了更快消磨掉1个半小时的航程,也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跟她聊了起来。

  孙今年57岁,已经在韩国待了6年。这次回来是为了补签证,因为按规定在韩国待满3年就必须回国一次。

  50岁以前,孙大娘在中国东北的长春郊区种地,主要种大米,每年也能有几千块的收入。十年前他们两口子跟着儿子来到沈阳,正好老公联系上了韩国釜山的亲戚,就这样以探亲的形式去了韩国。之后,儿子和女儿也都陆续去韩国打工。

  谈起化妆,孙大娘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刚去韩国我也不涂这个,但是朋友们,还有周边的人都是这样,我也慢慢开始用。”

  孙大娘说,虽然买一套比较不错的韩国化妆品雪花秀(真不是做广告,但已经有至少3位异性朋友提到过这个品牌)要花30多万韩元。但是用后感觉真的很好,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咋说呢,就是习惯了,现在哪天不化反而出不去门了。”

  孙大娘的话让我一震,这就是交流的巨大力量——让一个本来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化妆的中国农妇,习惯了出门前化妆、餐后补妆。尽管她仍然不认识雪花秀的韩文和英文拼写,但是她已经成为中韩经贸往来的一员,解决了韩国紧缺的劳动力,并用自己的劳动让生活和以往变得不同。

  孙大娘没有读过太多书,所以就选择到当地饭店打工。“不像以前种庄稼,忙半年歇半年,现在一年到头都要工作。但是赚的钱的确比以前多。”

  与此同时,辽宁省沈阳市长在8月宣布,目前在沈阳投资的韩国企业超过4000家。韩式小食品已经占据了超市一席之地,现代汽车也成为当地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已经占其出口总额的16.7%,大于对美国(10.4%)和对日本出口(6.0%)的总和。对韩国来说,中韩之间经济的紧密程度超过了任何国家。